|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阿诗丹顿 » 海南 » 文昌 » 正文

中共攀枝花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26  浏览次数:30
核心提示:中共攀枝花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18年7月23日中共攀枝花市

中共攀枝花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2018年7月23日中共攀枝花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决定》《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和省政府《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发展规划(2018—2022年)》部署要求,结合攀枝花发展实际,经中共攀枝花市委十届五次全体会议研究,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增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攀枝花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1.坚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联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以坚定的政治自觉、强烈的使命担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会“十个指明”的根本要求,科学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上来,做到融会贯通、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做好攀枝花一切工作的总纲领,坚定贯穿到攀枝花事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攀枝花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2.把握攀枝花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持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按照“一个目标、两篇文章、三大工作抓手、四个加快建设”工作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在全省高水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开创美丽繁荣和谐攀枝花建设新局面,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攀枝花力量。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狠抓工作落实的根本要求,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加快解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等问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创新活力旺盛、区域布局协调、城乡发展融合、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发展新格局。

  找准着力点。坚持优化供给,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实施钒钛“五个一工程”,做大做强五个“康养+”产业,着力提升产业档次,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构筑高端突破、优势凸显的现代产业支撑。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强协调协同和开放合作,加强规划和产业政策引导,积极探索有利于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转变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坚持科技引领,加快产业升级。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集中力量破解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难题,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再造产业竞争优势,打造区域科技创新聚集地。坚持综合利用,推进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贯彻“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推动“以钢为纲”的传统开发利用方式向铁、钒、钛等多种元素综合利用转变,实现共伴生稀有金属产业化、规模化回收利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大关键性战役”,建立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构建山清水秀、城乡共美的生态环境体系。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承载能力。进一步做好城市规划,优化城镇布局体系和形态,完善基础设施,提升通达能力,打造综合交通枢纽,提高宜居宜业宜养宜游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

  二、积极融入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

  3.进一步厘清攀枝花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定位。围绕全省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锐意进取、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着力建设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加快建成功能完善、特色鲜明、辐射力强的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市和四川南向开放门户,将我市打造成为攀西经济区这个全省重要支点的主引擎和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持续推进从钢铁重镇向中国钒钛之都、从资源城市向中国康养胜地、从工矿基地向中国阳光花城、从三线建设城市向四川南向门户的转变,走出一条产业水平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生态环境优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4.推动攀西经济区协同发展。在省推进区域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与凉山州建立完善攀西经济区协同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制定落实好协同发展规划和年度行动计划,加强两地规划对接、改革联动、协同创新、设施互通、服务共享、市场开放,努力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互通、重大战略资源统筹、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共享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打造优势互补、协调联动、错位发展的区域发展共同体。在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上加强合作,共同把攀西经济区建设成为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我国重要的稀土研发制造中心和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在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上加强合作,共同建设攀西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区,联合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联手创建安宁河谷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上加强合作,大力培育阳光康养产业集群。在交通建设上加强合作,合力推动铁路、公路、航运、航空互联互通,加快建设四川南向开放综合交通枢纽。在生态建设上加强合作,推进区域生态修复治理,共同向国家部委申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联动抓好安宁河、雅砻江水资源保护。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上加强合作,推进产学研用协同攻关,促进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共享。

  5.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围绕建设四川南向开放门户,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开发开放等国家战略,积极顺应四川省“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深入推进全域开放合作。向北,进一步深化与成都、北京西城区、海淀区等地的合作,加强与相关地区在产业共融、平台共筑、基础设施共建、市场共享等方面的合作;向东,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强与江苏苏锡常、浙江杭嘉湖、成都黄浦区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合作,重点抓好承接产业、资金、技术转移等工作;向西向南,落实全省畅通南向通道深化南向开放合作实施意见要求,继续发挥川滇黔十二市(州)合作与发展峰会作用,推动川西南、滇西北毗邻市(州)协同发展,积极参与中国—东盟框架合作和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中巴等国际经济走廊建设,深化经贸交流合作,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建设,创造条件扩大招收南亚、东南亚留学生规模,增强对南亚、东南亚和周边区域的辐射能力。大力发展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扎实抓好产业招商,聚焦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港澳台资企业、央企和知名民企,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支持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引导有实力、有竞争力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合作,鼓励本地企业境外上市融资,推动本地骨干企业与境外知名企业合资合作。

  6.打好交通建设硬仗。加快保安营机场扩能改造、地质灾害整治工作,做好机场迁建前期工作,争取开通直飞北京航线,增开攀枝花至西安、沈阳等航线,将西昌青山机场作为备降机场。争取攀枝花—大理铁路按高铁标准在“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攀枝花—昭通铁路按高铁标准进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加快推进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大力畅通成都经攀西通往滇中、衔接孟中印缅和中国—中南半岛的铁路货运大通道。重点抓好攀枝花—宜宾、攀枝花—大理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攀枝花—盐源高速公路和绕城东段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扎实推进炳东线、炳三区至报社隧道、渡仁西线复线、总发路、三堆子大桥等项目建设,切实解决交通拥堵和停车难停车乱问题。深入实施县乡道改善提升工程、村道完善工程、路网结构改造工程,建成广覆盖的“四好农村路”网。着力构建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形成川滇缅南向战略大通道,打造内畅外通的进出川门户型综合交通枢纽,为四川省实施南向开放战略提供坚实支撑。

  三、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加快建设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

  7.优化调整产业发展结构和功能布局。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落实省委“攀西经济区重点打造世界级钒钛材料、阳光康养等产业集群”的产业布局要求,推动工业提档升级、农业提质增效、服务业提速配套,实现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加快建设制造强市。制定实施工业强市行动计划,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攀枝花推进方案,积极争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发展试点;综合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清算等政策措施,鼓励以自然资源为纽带的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开展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加快推进产品换代、生产换线、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着力改造提升矿业、钢铁、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钒钛新材料、石墨及碳基材料、稀贵金属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设备、钒钛铸造及装备制造、医疗康复器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发展氢能源产业,发挥攀钢等大企业引领作用,以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打造“立足攀西、带动西南、辐射东南亚”的特色制造基地、创新基地和服务基地,力争到2022年,培育若干世界级领先企业,建成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左右,重点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达到50%以上,高端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达到5%以上,跻身制造强市行列。强化富民增收取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取向,出台发展特色优势农业的配套政策,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排头兵工程,高水平建设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着力发展早春蔬菜、特色水果、优质烤烟等特色产业,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到2022年建成全国一流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不断丰富业态内涵,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技服务、产品设计、金融保险、节能环保、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医疗健康、教育培训、法律咨询、商贸服务、养老服务、文化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深化电商平台和网点建设,抓好密地现代商贸物流园区、攀枝花快递总部园区等项目建设,建好芒果大数据、钒钛大数据、康养大数据等信息平台,大力发展数字工业、数字农业、数字服务业,加快提升服务业集成和协同水平,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产业数字化,建设智慧攀枝花,到2022年建成川西南、滇西北区域服务业发展高地。推动品质革命和品牌创建,实施品牌创建、质量提升等专项行动,建立健全质量、品牌奖励制度,开发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高品质特色产品和服务,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力争2022年创建成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按照差异化要求,立足各县(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坚持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同频共振,优化全市经济地理,打造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县域经济板块,整体提升全市综合实力。东区,大力开展钒钛钢铁产品研发、生产、检验检测、平台交易,积极发展“康养+医疗”“康养+运动”,建设国际康养人才培养基地,着力打造钒钛战略资源创新开发核心区、阳光康养特色产业示范区。西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发展“康养+工业”,着力打造试验区能源基地、全国示范性康复辅助器具生产基地、钛终端产品生产基地、现代特色物流基地、康复康养基地。仁和区,加快发展钒钛钢铁及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加工、钒钛低微合金铸造、石墨及碳基材料等产业,积极培育商贸物流、城郊休闲、乡村旅游、特色医养等业态,着力打造战略新兴产业聚集区、阳光康养产业先导区、交通枢纽经济发展区。米易县,加快推动磷酸铁、碳酸锂、还原铁等钒钛产业优势项目集群发展,积极培育观光农业、商务康养、中医中药、自驾游等业态,着力打造全国新能源储能材料基地和纳米材料生产基地、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示范先行区。盐边县,大力发展亚热带农产品生产加工,改造提升采矿、钢铁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钒钛新材料、机械制造、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依托历史文化、山水风景、民族风情等资源优势,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全市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国知名的绿色发展示范县。

  8.做好“钒钛”文章。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做优做强,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积极研究、解决钒钛产业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问题,加快形成五氧化二钒、钒氮合金、钛精矿、钛白粉、海绵钛、钛锭等品种齐全的钒钛产品链条,力争2025年钒钛原料产量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80%以上,建成世界知名、全国最大的钒钛原料生产基地。着力开发以氯化法钛白、钛酸锂电池及医用、民用、航空航天用系列钛合金深加工终端产品为代表的高端钛材料,以钒电池、宇航级钒铝合金为代表的钒新材料,实现铬、钪、镍、钴等伴生金属产业化开发,力争2025年钒钛产业产值达800亿元以上,质量效益、产品产业结构、科技创新、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建设、“两化”融合、绿色发展六大高质量工业发展指数进入全省前列。

  推进钒钛“五个一工程”,做强产业发展平台。着力建强一个部省市共建的国家钒钛重点实验室,持续推进攀钢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科院、北科大、中国钢研集团等科研机构开展开放性合作,进一步提升钒钛技术研发水平。着力建成一个具有标准主导权的国家钒钛质检中心,组建全国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展钒钛产业领域标准制(修)订,掌握钒钛标准话语权。着力建设一个聚集全国钒钛交易资源的国家钒钛交易所,加快国家钒钛交易所组建步伐,打造国内钒钛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及钒钛产品宣传推广中心、交割服务中心、仓储物流中心、融资服务中心。着力建实一个“高”“新”特色鲜明的国家钒钛高新区,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做好核心区、功能区规划布局,推进园区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工程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强科技孵化器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快扩区工作,将全市钒钛加工企业聚集区纳入高新区统一管理,统一享受国家高新区优惠政策。着力建好一批有实力的钒钛企业,健全促进钒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规模以上钒钛企业库和钒钛项目库;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股权合作、战略联盟和产业集群等模式开展产业链垂直整合;实施钒钛企业梯度培育计划,积极培育“专、精、特、新”的钒钛企业集群,今后1—3年,力争年均新增规上企业50户以上。

  深化“五大领域”政策先行先试,构建产业政策支撑。抓好攀西试验区第四次部省联席会议议定的科技、产业发展、财税政策、要素保障、生态环保及循环经济、基础设施六方面支持政策,对接落实国务院通报表扬明确的“在老工业基地振兴有关重大改革和重大政策方面先行先试,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和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并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资金支持力度”支持政策。推动财税金融改革,支持和引进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服务钒钛产业发展的专营支行、科技支行等,充分发挥钒钛资源开发投资基金作用,创新投融资和项目建设模式,加快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深化供地用地试点改革,争取矿山临时用地改革试点,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探索复垦土地指标异地流转办法,加强对存量土地的统筹管控和规划引导,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由增量扩张向存量盘活转变。强化要素保障,积极争取铁路运费优惠,科学有序开发金沙江、雅砻江水电,用好用足直购电、富余电量、留存电量市场化交易及产业园区“整体打包团购”政策,鼓励探索水风光互补、光农旅一体化等新能源开发利用新模式,积极稳妥推进“专线供电”“直供电”试点,建设攀枝花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到2020年全面开展电力市场化交易,切实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管理,实施“钒钛石墨资源基地综合地质调查”与“矿业城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项目,进一步加大资源勘查力度,做好资源储备工作,积极争取红格南矿区、米易夏家坪矿山保护性开发;严格执行产业准入条件和标准,将资源配置给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注重资源综合利用并就地转化的项目和企业,严格控制新开矿区;鼓励具备资金、技术优势的大企业大集团兼并重组上下游关联中小企业,加快小、散矿业企业重组步伐,关闭整顿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生态环保不达标的采选企业。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落实企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责任,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加快推进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生态恢复和治理、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矿山迹地生态修复与治理等一批生态治理项目,努力争取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

  建好国家钒钛产业创新中心,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突出创新企业、创新人才、创新平台“三个重点”,提升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三个能力”,打通军民融合、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三个通道”,狠抓“9张清单”落地实施,确保高质量完成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任务。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建立企业创新基金,强化高水平创新能力布局,建立完善研发机构和研发组织体系,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争取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落户,推动建设一批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慧工厂,力争2019年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达到30个以上,每年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10户以上。完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协同推进机制,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实施重点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行动,建立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机制,加快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创业孵化链条,突破钒钛矿制取富钛料、氯化法钛白、低品位矿高效利用、非高炉冶炼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金属钛、高档钛白和钒电池、钒钛功能材料等产品产业化,规模化回收利用铬、钴、镍等稀贵资源,确保到2022年钒钛磁铁矿中钒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64%以上、钛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35%左右。扎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强与中船重工、成飞集团等大型军工企业合作,积极介入军工项目的技术研发和产品供给,加快军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建设,聚焦钒钛新材料、航海航空零配件、钒储能电池等优势领域打造军民融合产业集群,推动钒钛低微合金钢、含钒钛机械零部件、钒钛合金及功能材料等特色优势产品进入军工领域。

  9.做好“阳光”文章。依托得天独厚的“六度”禀赋,推动康养与农业、工业、医疗、旅游、运动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增强集聚辐射效应,构筑全方位、多层次、高品质的“青年人养身、中年人养心、老年人养老”康养基地,推进安宁河流域和金沙江沿岸农文旅融合发展,加快建设阳光生态经济走廊,争创全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示范区。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康养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建立起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统筹城乡的康养产业体系,阳光花城、康养胜地品牌深入人心,总体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到2030年,完成千亿级康养项目群打造,康养产业布局显著优化,康养产业体系成熟完善,城市配套和康养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攀枝花康养”示范效应走向全国,逐步实现康养品牌化、产业集群化、产品国际化和城市品质化,建成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

  提升一二三产业融合水平,做精“康养+农业”。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构建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亚热带农产品生产加工,建好中国特色农产品(芒果)优势区,加快攀枝花芒果标准化建设,探索打造国际芒果小镇,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争取纳入国家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争创国家现代农业(芒果)产业园、安宁河流域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乡村振兴发展先导区。示范推进乡村花景打造,促进农业与旅游、休闲、文化、康体、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田园变公园、产区变景区、产品变商品、村舍变旅舍,构建形成“特色农业支撑康养产业、特色新村成为康养基地”的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开发特色拳头产品,做强“康养+工业”。重点发展新材料制造、配套钛材、钛延伸加工等中高端钒钛新型制品,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健康食品加工两大传统康养工业,大力发展钒钛康养工业用品、体育健康器械两大特色康养工业,培育壮大康养智能制造、中医药制造两大新兴康养产业,构建以“2+2+2”为重点的康养工业体系,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康养+工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创新健康服务,做特“康养+医疗”。抓住被列为全国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的契机,推进医疗与养老、房地产、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健康促进、康复治疗、养老服务、临终关怀等医养结合服务,打造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医养示范项目,推动辖区医院与国内顶级医疗资源联合,建设医教研产养融合中心、康复医学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家庭医生服务中心、攀西人类辅助生殖中心、口腔医学中心,构建较为完善的康养医疗服务体系,培育发展集医药、医疗、康复、保健、养生、养老等于一体的康养医疗产业,加快形成“养中有医、医中有养、医养结合”的融合发展格局。

  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载体,做优“康养+旅游”。按照“一县(区)一重点旅游景区(度假区)、一特色旅游小镇和一精品旅游环线”的发展要求,加快建设普达阳光、颛顼龙洞景区等重点旅游景区(度假区),推出大香格里拉文化与生态旅游、三线建设红色旅游等精品旅游线路,打造阿署达、格里坪、平地、撒莲、红格5个重点特色小镇,推进格里坪镇金家村、布德镇中心村、平地镇迤沙拉村、白马镇田坝村、新山乡新山村、格萨拉乡古德村、和爱乡联合村7个旅游民俗古村落建设,抓好全域旅游重大项目、田园综合体、旅游综合体及配套商业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东方太阳谷”,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加快构建康养与旅游多业态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

  瞄准中高端市场,做活“康养+运动”。加快推进体育场馆和国家健身登山步道规划建设,积极争取举办高水平大中型体育赛事,举办环攀枝花国际自行车公开赛、国际皮划艇马拉松、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暨全国艺术体操U系列锦标赛、全国桥牌公开赛等省级以上赛事,努力吸引国内外专业运动队来攀竞训,引进和培育体育组织和企业,推动赛会经济繁荣发展。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推进群众体育健身组织、设施、活动、赛事、指导、文化“六个身边”工程,进一步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大型体育场馆低收费或免费开放制度,广泛开展大型群众体育活动,营造全民健身风尚,让攀枝花阳光健康的城市气质不断彰显,加快形成“康养运动·产业融合”的发展新格局。

  四、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为突破口,加快打造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市

  10.抓好城市科学规划。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行动。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加强规划研究,形成总体规划引领、专项规划衔接、详细规划支撑的规划体系。突出“形态适宜、山水相间、宜居宜业”,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构建以中心城区为中心,以仁和区平地镇、米易县攀莲镇和盐边县桐子林镇、红格镇、渔门镇为次中心,以成昆铁路、京昆高速公路沿线为城镇主发展轴的“Y”字型形态结构,推动中心城区形成“都市环+放射组团”的“阳光型”城市空间结构,持续构筑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推进海绵城市、低碳城市建设,加强中水利用技术研究和推广。推动规划建设领域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强相关各类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推广应用,探索建立重大规划建设决策支持机制,为规划建设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11.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着力推动主城区南向拓展,加快推进花城新区的渡仁片区、火车南站片区等建设。加强城市供水、供电、供气等管网建设、改造和维护,加快建设完成中缅天然气管道攀枝花支线工程,加快实施市区地下排水管网、市政道路贯通工程等建设,推进人防工程与商业综合体、地下综合管廊的平战结合、互联互通,有效解决“马路拉链”和“空中蜘蛛网”现象。大力实施旧城改造,加快推进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做好城市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试点工作。完善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设施,加强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公立幼儿园、菜市场、公园绿道绿地、垃圾中转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精心打造花街花道花园花海,创建一批花园单位、花园社区、花园家庭,厚植生态本底,美化城市形象。

  12.提升城市管理法治化科学化水平。着力打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硬仗,深入实施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基础工作完善、示范点创建等攻坚行动,努力实现2018年进入全国前40名、2019年进入全国前30名、2020年创建成功的目标。加强城市管理立法,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城市管理工作标准体系,进一步明确市、县(区)、街道、社区四级职责,探索实施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建立“覆盖全面、重点突出、责任明晰”的管理网络。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组建城市综合管理指挥中心,加强数字化城市管理,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作业市场化机制,提升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和服务水平。

  五、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活力

  13.抓实重点领域改革。出台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实施意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破除无效供给,处置“僵尸企业”,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理顺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强化绩效预算管理。深化“放管服”改革,打破部门壁垒,实现数据共享,全面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合理设置审批权限,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公布各层级“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目录,全覆盖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建立健全政府失信追责惩罚机制,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确保到2018年底,全市容缺审批的服务事项达到100项,企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减一半以上,企业注册登记时限缩短到3个工作日。

  14.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创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放宽民营经济市场准入条件,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强民营企业产权保护和激励,完善企业合法权益受损的补偿救济机制。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促进民营经济在规模总量、发展质量等方面实现突破。支持民营企业利用产权市场通过联合重组等方式组建企业集团,培育一批具有较好成长性的民营企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融通发展,带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采取产权转让、增资扩股、合资、合作等方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优势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投资,鼓励民营企业投身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等工作,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细化政商交往负面清单,拓宽党委、政府与民营企业联系服务渠道,建立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商会和重点民营企业制度。严肃查处官商勾结、利益输送、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违纪违法问题,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按照有关规定评选表彰优秀民营企业家。

  15.做强做优做大国资国企。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引导国有资本向钒钛、康养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价值链中高端领域聚集、向优势企业和主业企业集中,加快培育一批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统筹推进国有企业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规范董事会监事会建设,坚持企业扁平化管理,加快重组同质化业务,压缩管理层级,缩短管理链条,提高经营效率,增强集团管控能力,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推进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促进国有企业轻装上阵。认真梳理、全面排查各类风险点,推动国有企业去杠杆减负债,做好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双重管控,控制新增债务,逐步消化存量债务,规范企业投资、融资、担保等经营活动,杜绝各种违法违规金融活动,防范、化解国有资产运营风险。

  六、抓好乡村振兴和民生改善,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6.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编制全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积极推进县域乡村振兴规划试点,建立多规合一的乡村振兴规划体系。切实抓好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统筹实施产业、生态、文化、组织、人才“五大振兴”行动,突出抓好四个关键。强化人才支撑。打好“乡情牌”“乡愁牌”,搭建创新创业平台,鼓励在外创业者、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依托攀枝花学院、新时代讲习所等平台,培育一批乡土人才。建立市级农村土专家评选管理制度,注重从农村优秀人才中优先发展党员、选拔乡村干部,促进各路人才“上山下乡”投身乡村振兴。注重村党支部书记的培养、使用,充分发挥村级班子的示范带头作用。

  强化地权运作。完善土地流转运作机制,实现承包地分配、承包地边界登记、承包合同签订、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基本农田标注“五到户”,推进农村房地一体、农村集体产权确权和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夯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基础。加快“村庄再生”步伐,借鉴中东部省份激活农村“沉睡资产”经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实现村庄功能再造、价值再生。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出台实施意见,从承包权中分离出可以流转、抵押、贷款的经营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探索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权,解决乡村发展土地、资金保障难题。

  强化资本带动。加大财政投入“三农”力度,建立涉农资金整合打捆长效机制,推动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供给、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推动城市工商资本下乡,引进外来资本,推动乡村土地资源、生态资源、特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力。谋划包装一批乡村振兴项目,鼓励和引导返乡农民工、科技人员、工商企业等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创新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机制和使用方式,发挥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大力支持普惠金融发展,完善一事一议、以奖代补、贷款贴息、基金引导等机制,因地制宜依法依规推广PPP、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动建立财政、银行、保险、担保“四位一体”的多元化立体型支农政策体系。

  强化科技引领。深化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战略合作,充分发挥市农林科学院的作用,实施农业科技提升行动,建设科技创新基地,推进优势产业全产业链技术创新,研究符合攀枝花农村地域特色的新品种、新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应用,增加中高端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供给。持续深化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试点,鼓励科技人员创业和创办经济实体。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充分发挥物联网、大数据的作用,培育壮大特色农产品电商,加快攀西农特产品电子商务交易中心等电商项目建设,促进农产品线上线下有机融合、互联互通。

  17.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下岗职工、失地农民等多渠道就业,托底安置大龄、残疾、家庭特别困难的贫困群众就业。聚焦建设区域教育高地,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力抓好素质教育,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普通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大力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聚焦建设区域医疗卫生高地,推进健康攀枝花建设,深入开展妇幼保健、精神卫生、职业病防治、区域医疗、中医药治未病、医学教育六大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建设,按照“高、精、尖、优”标准打造重点学科群,推动医院管理向专业化、现代化、精细化、科学化发展。聚焦建设区域文化高地,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文化精品战略和“文化+”战略,弘扬“三线精神”,精心打造市花市标市歌市魂和城市宣传语,加强城市品牌建设,提升城市魅力;抓好三线文化、太阳文化、颛顼文化、大笮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本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运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鼓励创作体现时代精神和攀枝花特色的文艺作品;出台《文化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创新开发苴却砚、钛工艺品等特色文创产品,推进城市艺术中心、图书(文创)中心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组建市级文化传媒(集团)公司,成立全国新闻系统“三线精神”教育基地或新闻学院,争创全国第四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加大基本民生保障投入,完善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以及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制度,深化“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快发展老龄事业。积极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创建,守牢食品药品安全底线。

  18.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捍卫以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为核心的国家政治安全。强化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强和改进群众信访工作,完善诉非衔接机制。着力打造智慧政法,推进全国公共安全视频联网应用示范市建设,健全公共安全、社会治安防控、城市反暴恐体系,提升阳光、高效、便民司法水平。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工作,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枪、盗抢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实施康养警务战略,建立和推行生态、舌尖、医养、知保、畅游、赛会六个康养警务模式。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构建权责统一的司法权运行新机制,提高司法文明水平。加强基层综治中心、民情接待室、“雪亮工程”建设和网格化服务管理,进一步建强群防群治力量,让人民群众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七、打好“三大攻坚战”,筑牢全面小康基础

  19.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着力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坚持举债有度、限额管理、严防风险“三条原则”,明界限、盘底数,化存量、控增量,堵后门、开前门,依法加大防范化解力度,确保政府性债务风险可防、可控、可治。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落实信贷决策责任,做好重点银行、行业和企业风险预警,支持银行机构运用现金清收、坏账核销、打包转让等工具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严控新增不良贷款;持续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防范打击非法集资、网络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加强融资性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合规监管,守住行业风险底线;拓展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杠杆率,严防违约风险。着力防范化解社会稳定风险。完善权益表达和利益协调机制,健全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全面落实打防管控措施,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发生;对社会治安、房地产市场、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风险隐患,逐一梳理分析,积极稳妥处置,坚决守住社会稳定底线。

  20.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出台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办法,构建生态和环境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协调联动机制,完善生态环境事故应急预案。严格落实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大扬尘污染防治力度,狠抓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完善环保基础设施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大关键性战役”,以铁的决心、铁的措施、铁的纪律完成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其“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严把环境保护准入关口,认真落实长江经济带战略环评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禁在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流域沿岸1公里范围内新建布局重化工企业。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建立健全企业能源管控体系,全面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深化工业废弃物、农业秸秆综合利用,加强节能减排,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应用,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强化绿色货运,推进攀枝花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矿山,加快构建适应绿色发展的空间体系、产业体系、城乡体系和制度体系,坚决守护好绿水青山、蓝天白云、阳光花城,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21.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标准,聚焦贫困村“一低五有”、贫困人口“一超六有”目标,下足“绣花”功夫,在巩固现有脱贫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生态扶贫“六大扶贫工程”,如期完成全面脱贫任务。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切实抓好扶贫产业发展、技能培训、创业扶持,持续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增强已脱贫群众稳定持久脱贫能力,推动脱贫攻坚由完成目标任务向提高脱贫质量转变。加强对脱贫一线干部的关爱激励,抓好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集中整治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以作风建设保障脱贫成效。扛起综合帮扶凉山州打赢脱贫攻坚战、对口援藏政治责任,有序推进自发搬迁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脱贫工作,不断加大对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的支持力度,持续推进产业扶持、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干部人才援助等工作,为凉山彝区、木里藏区脱贫攻坚、同步奔小康注入更加强劲的攀枝花力量。

  八、加强党的领导,凝聚各方力量,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22.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水平。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持续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增强党委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加强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完善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决策重大事项等工作机制,加强对全局性重大工作的过程监测和实时调度。

  深入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精神,围绕落实“五个过硬”、提升“八项本领”要求,聚焦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做好干部培育、选拔、管理、使用工作,大力实施新时代治蜀兴川执政骨干递进培养攀枝花计划,大规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持续选派干部赴上级机关、发达地区和基层一线挂职锻炼,积极争取外地优秀干部人才来攀挂职,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能上能下、正向激励、容错纠错机制,推动党员干部持续转变观念、转变作风、提升能力,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有新担当新作为,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认真贯彻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优化完善人才引进政策,以高层次人才培养、使用和引进为重点,用好《攀枝花人才新政七条》,大力实施“五朵京花”助力攀枝花和本土人才培养计划,深入推进“钒钛之光”“大地飘香”“情满金沙”等人才工程,积极采用双向兼职、联合聘用、交叉任职、技术入股、人才驿站等柔性引才用才模式,引进一批高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行业领军人才、青年优秀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支持企业推广新型学徒制,培养一批“攀枝花工匠”等高技能人才,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扩大各类人才供给。

  23.广泛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合力。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推动人大工作创新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支持和保障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有效参与协商活动,加强委员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政协民主监督。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构建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提升新型政党制度效能,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发挥更大作用,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抓好民族、宗教、对台、侨务等工作,更好地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24.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形成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全覆盖的权力监督格局。强化党风廉政教育,促进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深化作风建设,持续纠正“四风”,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十项规定及实施细则落实。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老虎”“苍蝇”一起打,受贿行贿一起查。建立市县巡察上下联动监督网,严肃认真整改中央和省委巡视反馈问题,大力开展“利剑除弊 护航阳光花城”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微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构建完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25.狠抓工作落实。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立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体系,落实好“清单制+责任制”,做到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聚焦重点、攻坚克难。将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纳入干部“选、育、管、用、考”各个环节,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专业化建设,推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干事创业、奋发有为。对在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实干担当、成效突出的,及时给予奖励激励;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严肃追责问责,坚决推动中央、省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